全部藏品

探索2005個藏品
寧明秋海棠 (Begonia ningmingensis D.Fang, Y.G.Wei & C.I Peng)
寧明秋海棠 (Begonia ningmingensis D.Fang, Y.G.Wei & C.I Peng)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人工魚礁—煤灰礁
人工魚礁—煤灰礁
邵廣昭
煤灰礁是燃煤電廠燒煤所剩下的煤灰,混在水泥內的魚礁。
數位化工作—影像處理
數位化工作—影像處理
邵廣昭
將標本的影像檔輸入電腦前,可經過影像處理,包含:亮度、色澤、對比的調整。
牽罟漁法
牽罟漁法
邵廣昭
亦稱曳地網漁業,為先民早期的網具、台灣光復前後主要的漁業方式,蘇澳也曾是牽罟的大本營,直到1960年代後,隨著機械式漁船興起,以及工商業發達,牽罟的經濟效益相較低落漸至沒落。
邵廣昭老師邀請美國科學家,來訪綠島進行大深度潛水
邵廣昭老師邀請美國科學家,來訪綠島進行大深度潛水
邵廣昭
2005年邵廣昭老師邀請三位美國科學家,到綠島進行大深度潛水,第一次潛入臺灣一百多公尺的海底進行魚類的調查。
自1998年至2008年之十年間的環境變遷對照
自1998年至2008年之十年間的環境變遷對照
柯金源
桃園縣大園鄉至觀音鄉海岸的藻礁,是台灣地區面積最大、發育最完整的藻礁生態系,但因為受到海岸工程的破壞、突堤效應侵蝕與沙埋,以及工業廢水之汙染,正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
台灣台東縣蘭嶼鄉
台灣台東縣蘭嶼鄉
Olga ga
Lanyu, 蘭嶼鄉台東縣台灣 Published on November 12, 2019 GoPro, HERO6 Black
白條雙鋸魚
白條雙鋸魚
邵奕達
雲林允能風場
雲林允能風場
邵廣昭
核三廠進水口_海底遙控即時影像監測
核三廠進水口_海底遙控即時影像監測
邵廣昭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中央研究院及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共同合作在核三廠進水口內設置了海底遙控即時影像監測及傳輸系統,共有三個鏡頭。此系統在2003年裝設啟用,迄2023年的20年後,整個機台已完全被珊瑚所覆蓋。
潛水研究調查—東沙環礁
潛水研究調查—東沙環礁
邵廣昭
最早期的潛水工作主要的目的是採集不曾相識的魚類,採回來做分類研究。
桃園觀音大潭藻礁的生與死
桃園觀音大潭藻礁的生與死
柯金源
大潭火力發電廠進水口北岸的藻礁環境變遷。
牽罟漁法
牽罟漁法
邵廣昭
亦稱曳地網漁業,為先民早期的網具、台灣光復前後主要的漁業方式,蘇澳也曾是牽罟的大本營,直到1960年代後,隨著機械式漁船興起,以及工商業發達,牽罟的經濟效益相較低落漸至沒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