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3個藏品
裂葉秋海棠標本_BRCM 2520
裂葉秋海棠標本_BRCM 2520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岩生秋海棠標本_BRCM 2256
岩生秋海棠標本_BRCM 2256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採集_蘭嶼
採集_蘭嶼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幻燈片數位化
2000年臺北縣倒吊蓮山
2000年臺北縣倒吊蓮山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藤枝秋海棠標本_BRCM 18
藤枝秋海棠標本_BRCM 18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Begonia grandis標本_BRCM 8772
Begonia grandis標本_BRCM 8772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已經發芽的小苗,王義富贈。 2008年採自往情人谷瀑布途中,生長在竹林隔壁的斜坡石壁上,與南台灣秋海棠伴生。2009年莫拉克颱風後原棲地受創已找不到植株。
出雲山秋海棠標本_BRCM 1373
出雲山秋海棠標本_BRCM 1373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溪頭秋海棠標本_BRCM 1542
溪頭秋海棠標本_BRCM 1542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溪頭秋海棠標本_BRCM 1540
溪頭秋海棠標本_BRCM 1540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坪林秋海棠標本_BRCM 1413
坪林秋海棠標本_BRCM 1413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武威山秋海棠標本_BRCM 1452
武威山秋海棠標本_BRCM 1452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秋海棠研究團隊
秋海棠研究團隊
鍾國芳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秋海棠研究團隊:由前至後:李宜珊、鍾國芳、楊巽安、彭鏡毅、曾妤馨、郭聞喜、黃郁嵐、林谷峰、陳觀斌。攝於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溫室。
採集_高雄市多納林道
採集_高雄市多納林道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左起:陳伯昆、彭鏡毅、王義富、黃建益。
採集_九九峰
採集_九九峰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幻燈片數位化
中央研究院秋海棠溫室
中央研究院秋海棠溫室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水鴨腳標本_BRCM 1128
水鴨腳標本_BRCM 1128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武威山秋海棠
武威山秋海棠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採集_岩生秋海棠
採集_岩生秋海棠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前排左 : 李宜臻;前排右 : 趙建棣 後排左 : 彭鏡毅;後排右 : 古訓銘
水鴨腳生境
水鴨腳生境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坪林秋海棠標本_BRCM 13
坪林秋海棠標本_BRCM 13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台灣秋海棠標本_BRCM 2609
台灣秋海棠標本_BRCM 2609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Rekha Morris與彭鏡毅博士
Rekha Morris與彭鏡毅博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彭鏡毅博士與美國的秋海棠專家莫裡斯(Rekha Morris)合作。莫裡斯研究的區域,主要位於墨西哥與她的故鄉印度的喜馬拉雅山區,兩人的合作,讓彭博士的秋海棠研究範圍跨過中南半島,進入印度次大陸。 兩人合影於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之秋海棠溫室。
馬來西亞學者來訪中研院
馬來西亞學者來訪中研院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前排左起 : 鍾國芳、楊巽安、馬來西亞學者 Yoke Mui、馬來西亞學者 Lucy Chong、彭鏡毅、馬來西亞學者 Julia Anak Sang、何孟容、中村剛。 後排左起 : 黃瀚嶢、梁慧舟。
胡哲明博士與李恆博士來訪
胡哲明博士與李恆博士來訪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圖一 坐姿左起 : 胡哲明、李恆、彭鏡毅 站姿左起 : 朱哲輝、方偉、李嶸、劉恩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