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86個藏品
第四屆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亞洲節點會議
第四屆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亞洲節點會議
邵廣昭
通過兩項合作項目: 1. 國家物種名錄:包括對入侵種、紅皮書 (Red List) 瀕危物種、特有種和遷徙鳥類做比較研究。 2. 更新資料庫以評估亞洲區魚類生物多樣性降低之風險。
電視台訪問台灣海洋生態學者
電視台訪問台灣海洋生態學者
邵廣昭
邵廣昭老師 (右二) 和方力行教授 (左一) 因早年為調查台灣海洋生態資源的潛伴,和謝新曦潛水教練 (右一) 及觀光局蘇成田局長共同接受電視台訪問。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學者訪台,進行學術交流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學者訪台,進行學術交流
邵廣昭
1990 年代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Ichthyology (魚類學) 的 Curator Dr. C.L.
中央研究院動物學研究所大樓 ( 現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動物學研究所大樓 ( 現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
邵廣昭
上圖為動物學研究所的舊大樓,又稱黃樓 (現 中央研究院檔案室),1989 年新的動物所大樓 (下圖) 落成後,動物所搬遷至此 ( 現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
112年國語日報暑假特刊—小記者化身達人帶讀者玩
112年國語日報暑假特刊—小記者化身達人帶讀者玩
邵廣昭
邵廣昭老師受苗栗竹南國小及國語日報之邀,前往苗栗龍鳳漁港參加「112年 國語日報暑假特刊-小記者化身達人帶讀者玩」,講解風力發電及離岸風機的相關知識,並接受小朋友的採訪。
海洋保護區標竿學習工作坊
海洋保護區標竿學習工作坊
邵廣昭
2020年9月24-25日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及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共同於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潮境海洋中心舉辦「海洋保護區標竿學習工作坊」。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與相關保育團體分享對海洋保護區的工作心得,對台灣各地海洋保護區進行實務經驗交流。
2023年海洋保育面面觀研討會
2023年海洋保育面面觀研討會
邵廣昭
2023.03.03-04 邵廣昭老師應邀出席海洋保育署所舉辦的海洋保育面面觀研討會。圖為邵老師與海保署黃向文署長、監察院田秋瑾委員、台大李玲玲教授、海生館副館長陳德豪,海洋國家公園徐韶良處長、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及海委會綜規處沈建中處長合影。
109年臺灣海洋教育中心常務諮詢委員會議
109年臺灣海洋教育中心常務諮詢委員會議
邵廣昭
邵廣昭老師出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召開之海洋教育中心常務諮詢委員會議,提供海洋保育、教育的專業意見。
協助政府推動海洋保育—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
協助政府推動海洋保育—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
邵廣昭
邵廣昭老師退休後仍經常受邀在學校擔任榮譽講座或兼任教授,政府各部會與海洋保育相關委員會的委員或顧問,以及民間團體的常務理監事等。
入侵種—眼斑擬石首魚
入侵種—眼斑擬石首魚
邵廣昭
本種魚是石首魚科擬石首魚屬下的唯一的一種。體型狀如紡錘,頗像中國產大黃魚、黃姑魚,惟體色微紅,尾部有數圓形黑斑。體延長而側扁,尾柄略長。口下位,前端圓鈍,口裂向後延伸至眼後緣。體色銀灰,腹部銀白;各鰭淡色,或微黃;尾柄後上緣具一深色斑點。 生態習性:
第二屆國際生命條碼學術會議暨東亞區域性合作會議
第二屆國際生命條碼學術會議暨東亞區域性合作會議
邵廣昭
國際生命條碼會議是自從2003年發表生命條碼第一篇報告之後很重要的國際會議,大約每2–3年舉辦一次,邵廣昭因為在魚類生命條碼方面的研究領先國際,所以很早就受邀出席生命條碼的國際會議,並委請主辦在台北中研院舉行的第二屆大會,共有400多名學者出席。
核三廠進水口_海底遙控即時影像監測
核三廠進水口_海底遙控即時影像監測
邵廣昭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中央研究院及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共同合作在核三廠進水口內設置了海底遙控即時影像監測及傳輸系統,共有三個鏡頭。此系統在2003年裝設啟用,迄2023年的20年後,整個機台已完全被珊瑚所覆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