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005個藏品
臺北秋海棠
臺北秋海棠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_BRCM 6139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_BRCM 6139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彭鏡毅博士與畢培曦博士
彭鏡毅博士與畢培曦博士
畢培曦
攝於"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Plant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September 23-25, 2013),慶祝Flora of China 《中國植物志》之完成。
彭鏡毅老師與Dr. Peter Raven
彭鏡毅老師與Dr. Peter Raven
鍾國芳
2009年,彭老師與Dr. Peter Raven夫婦於陽明山合影。
突脈秋海棠 (Begonia retinervia D.Fang, D.H.Qin & C.I Peng)
突脈秋海棠 (Begonia retinervia D.Fang, D.H.Qin & C.I Peng)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東加_構樹葉子
東加_構樹葉子
李宜軒
與斐濟的構樹相近,葉裂片較深且細長
中國雲南盈江昔馬
中國雲南盈江昔馬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彭鏡毅博士(左一)與同行夥伴們,合影於星云公司招待所。
Begonia homonyma Steud.
Begonia homonyma Steud.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採集鬚苞秋海棠
採集鬚苞秋海棠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左起:黃建益、許為斌、彭鏡毅。
腫柄秋海棠 (Begonia pulvinifera C.I Peng & Yan Liu)
腫柄秋海棠 (Begonia pulvinifera C.I Peng & Yan Liu)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Soliva pterosperma (Juss.) Less._BRCM 6098
Soliva pterosperma (Juss.) Less._BRCM 6098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彭鏡毅博士與居住於山林裡的阿婆
彭鏡毅博士與居住於山林裡的阿婆
鍾國芳
經歷了近ㄧ小時的山路抵達了都安縣東妙鄉弄棉村弄校屯,在這座山的山寨裡採集後我們在路邊隨便用餐,一位阿婆好心地拿出粉紅色的水盆裝水給我們洗手,我請他吃了個豆沙包後請她與彭老師合影,留下這張此行我最喜歡的照片。
德保秋海棠 (Begonia debaoensis C.I Peng, Yan Liu & S.M.Ku)
德保秋海棠 (Begonia debaoensis C.I Peng, Yan Liu & S.M.Ku)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Taraxacum officinale F.H. Wigg._BRCM 6129
Taraxacum officinale F.H. Wigg._BRCM 6129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中央研究院秋海棠溫室
中央研究院秋海棠溫室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採集_中國雲南省
採集_中國雲南省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1999年,彭老師(左)與鍾國芳(右)首度前往中國雲南採集秋海棠。
彭鏡毅博士拜訪中國學者方鼎博士
彭鏡毅博士拜訪中國學者方鼎博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彭老師(左三)偕同中國學者劉演(右二)及許為斌(左一),前往中醫藥研究院拜訪方鼎博士(左二)。
中央研究院植物標本館(HAST)_歷年館章
中央研究院植物標本館(HAST)_歷年館章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採集_中國廣東省
採集_中國廣東省
鍾國芳
左起 : 許為斌、彭鏡毅、鍾國芳、黃瀚嶢。
亞太地區珍稀瀕危植物國際學術研討會_會後參訪
亞太地區珍稀瀕危植物國際學術研討會_會後參訪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左起 : 劉翠雅、彭鏡毅、賴易秀。
水鴨腳
水鴨腳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巴布亞新幾內亞_構樹葉
巴布亞新幾內亞_構樹葉
鍾國芳
寬卵狀,葉裂片較不明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