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1個藏品
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 (GBIF) 網絡
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 (GBIF) 網絡
Wikipedia
綠底 : Voting participant 藍底 : Associate country participant
2011-2020年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
2011-2020年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 (Aichi) 主要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宗旨,發展出未來十年 (2011-2020) 的行動計劃,不僅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制訂出具體的規範,並將整體藍圖共同納入各國、各區的國家體系, 期望於 2020 年前達成近期目標-「有效保護生態系統,並採取行動遏阻破壞行為」。
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我國與國際生物多樣性進展
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我國與國際生物多樣性進展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生物多樣性為何重要—生態系統服務和人類福祉
生物多樣性為何重要—生態系統服務和人類福祉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生物多樣性」提供的生態系服務 (ecosystem services): - 支持服務:養分循環傳遞、土壤形成、初級生產、供水、種子傳播、授粉 - 供給服務:食物、乾淨水源、礦物質、木材、纖維、燃料、藥物 - 調節服務:氣候調節、洪水調節、病蟲害防治、固氮、水淨化
臺灣北部海域魚類的數量快速減少 (1987–2014)
臺灣北部海域魚類的數量快速減少 (1987–2014)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要有長期監測的資料,才能看出生物多樣性真正變化趨勢。 《Scientific Data》是《Nature》於2014發行的子期刊,以刊登資料論文 (Data Paper) 為主的學術刊物,目的是鼓勵研究人員公開分享收集來的珍貴資料。
2020年亞洲魚類和海鮮生產
2020年亞洲魚類和海鮮生產
Our World In Data
魚類和海鮮生產被衡量為野生漁獲和魚類養殖(水產養殖)的總和。 Data sourc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20年全球魚類和海鮮生產
2020年全球魚類和海鮮生產
Our World In Data
魚類和海鮮生產被衡量為野生漁獲和魚類養殖(水產養殖)的總和。 Data sourc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20年全球捕撈漁業生產
2020年全球捕撈漁業生產
Our World In Data
捕撈(野生)漁業生產不包括來自魚類養殖(水產養殖)的海鮮。 Data sourc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via World Bank)
2020年亞洲水產養殖生產
2020年亞洲水產養殖生產
Our World In Data
水產養殖是指養殖包括魚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水生植物在內的水生生物。水產養殖生產特指從水產養殖活動中產出的,用於最終收成以供食用的產品。
2020年全球水產養殖生產
2020年全球水產養殖生產
Our World In Data
水產養殖是指養殖包括魚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水生植物在內的水生生物。水產養殖生產特指從水產養殖活動中產出的,用於最終收成以供食用的產品。
全球水產養殖生產
全球水產養殖生產
Our World In Data
水產養殖是指養殖包括魚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水生植物在內的水生生物。水產養殖生產特指從水產養殖活動中產出的,用於最終收成以供食用的產品。
2020年亞洲捕撈漁業生產
2020年亞洲捕撈漁業生產
Our World In Data
捕撈(野生)漁業生產不包括來自魚類養殖(水產養殖)的海鮮。 Data sourc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via World Bank)
全球捕撈漁業生產
全球捕撈漁業生產
Our World In Data
捕撈(野生)漁業生產不包括來自魚類養殖(水產養殖)的海鮮。 Data sourc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via World Bank)
捕魚的方法有哪些?
捕魚的方法有哪些?
Our World In Data
Source: Adapted from the 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MSC). Image credits: 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全球魚類資源狀態
全球魚類資源狀態
Our World In Data
當捕撈速率高於魚類族群所能支撐的水平時,魚類資源就會變得過度開發,這樣會危及該族群實現最大可持續產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MSY)的能力。
全球底拖捕捉的野生魚類
全球底拖捕捉的野生魚類
Our World In Data
底拖捕是一種漁業方法,通過拖動一個大型而重的網具,沿著海底捕捉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
瀕臨滅絕的物種比例
瀕臨滅絕的物種比例
Our World In Data
威脅物種是指被歸類為IUCN紅色名錄上的「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瀕危」(Endangered) 和「易危」(Vulnerable) 的物種。此資料以分類群為基礎呈現,僅針對已完成評估的群體 (其中>80%的物種已被評估)。
2021年受保護的海洋面積比例
2021年受保護的海洋面積比例
Our World In Data
海洋保護區 (Marine protected areas) 是根據法律或其他有效手段予以認可並致力於管理該區域,以保護所涵蓋環境的部分或全部。
全球截至2022年已發表物種數
全球截至2022年已發表物種數
Our World in Data
全球截至2022年已發表物種數有 2,160,000 種。
110年臺灣西部海域白海豚族群生態監測計畫
110年臺灣西部海域白海豚族群生態監測計畫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白海豚目擊紀錄地圖,包含中華白海豚 / 臺灣白海豚、寬脊鼠海豚。
到2048年真的海裡會無魚可吃嗎?
到2048年真的海裡會無魚可吃嗎?
Our World In Data
2006年《Science》期刊中發表對海洋健康狀況的分析報告,並提出警告,若政府、企業及海產消費者不處理海洋隱藏的種種危機,將要面對海洋食物安全及億萬人生計的重大風險。若現今對海洋生態的破壞和濫獲情況持續下去,人類將在2048年無魚可吃。
過去60年台灣的漁業統計數據
過去60年台灣的漁業統計數據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
過去60年台灣的漁業統計數據顯示,所有漁業生產都呈現下降趨勢。例如,離岸水域在1980年達到了歷史最高的408,000公噸,自那時以來逐年下降,到2013年下降了62.5%,降至30年來的最低點,為153,000公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