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0個藏品
主要環境變化類別的摘要,以百分比變化相對於文中給出的基準為指標
主要環境變化類別的摘要,以百分比變化相對於文中給出的基準為指標
Wikipedia
紅色表示該類別受損、損失或受其他影響的百分比,而藍色表示保持完整、保留或未受其他影響的百分比。
已知和未描述 (估計) 的地球物種數量分佈,按主要分類群分類
已知和未描述 (估計) 的地球物種數量分佈,按主要分類群分類
Wikipedia
左側是物種的絕對數量 (橙色 = 估計尚未描述的物種數量,藍色 = 已經描述的物種)。 右側是已經描述的物種百分比 (綠色) 和估計尚未知曉的物種百分比 (黃色)。
生物多樣性熱點
生物多樣性熱點
Wikipedia
保育國際 (conservation.org) 定義了3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這些地方擁有大量的植物和動物物種,這些物種在其他地方找不到。所有這些地區都受到棲息地喪失和惡化的嚴重威脅,因此它們的保護對於保護自然,造福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至關重要。
過度捕撈對珊瑚礁的威脅
過度捕撈對珊瑚礁的威脅
Wikipedia
過度捕撈對珊瑚礁的威脅。珊瑚礁魚類是全球超過十億人口的重要食物來源,許多沿岸和島嶼社區依賴珊瑚礁漁業獲得經濟、社會和文化上的利益。
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
Wikipedia
深色表示過度捕撈較少,淺色表示過度捕撈較多。EPI分數範圍從1到7;7表示最高程度的過度捕撈。
每公頃藍碳生態系的經濟價值
每公頃藍碳生態系的經濟價值
Wikipedia
Based on data from:
海洋碳循環
海洋碳循環
Wikipedia
海洋食物網
海洋食物網
Wikipedia
顯示碳通過公海的流動。 Office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Office of Science
二氧化碳在海洋與大氣間的循環
二氧化碳在海洋與大氣間的循環
Wikipedia
CO2_pump_hg.png: Hannes Grobe 21:52, 12 August 2006 (UTC),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 Bremerhaven, Germany
塑膠瓶分解為微米塑料和奈米塑料
塑膠瓶分解為微米塑料和奈米塑料
Wikipedia
一種海洋污染的形式是塑料瓶在海洋中分解成較小的碎片,最終成為微米塑料和奈米塑料。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Wikipedia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Edward Osborne Wilson
Edward Osborne Wilson
Wikipedia
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1929年6月10日—2021年12月26日),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他尤其以他對生態學、演化生物學和社會生物學的研究而著名。被稱為「達爾文的天然繼承人」、「社會生物學之父」和「生物多樣性之父」。
2018年全球最接近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的國家
2018年全球最接近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的國家
Wikipedia
2018年全球最接近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的國家 (深藍色) 和仍面臨著最大挑戰的國家 (最淺藍色)。
藍碳循環
藍碳循環
Wikipedia
Missing link (全球碳收支平衡每年有5億噸的碳不知去向) 應該是被海岸藍碳系統所吸收。陸地上森林的碳匯功能只有紅樹林的1/4、鹽沼的1/3、海草床的1/2。而且因底土厭氧儲存有機碳更為有效,也不會發生野火反而排碳。
全球國際性海域分布圖,淺藍色為專屬經濟海域,深藍色為公海
全球國際性海域分布圖,淺藍色為專屬經濟海域,深藍色為公海
Wikipedia
專屬經濟海域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 是指國際海洋法中為解決國家或地區之間因海域爭端而提出的區域概念。EEZ是指領海以外並鄰接領海的一個區域,EEZ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應超過200海里 (370.4公里),除去離另一個國家更近的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