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6個藏品
棲地喪失及破壞—蘭嶼吻鰕虎
棲地喪失及破壞—蘭嶼吻鰕虎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野外調查結果顯示,河床水泥化及壩體等溪流人工構造物已嚴重破壞臺灣特有種蘭嶼吻鰕虎的棲地,導致其現存族群數量已較過去明顯減少。
其他潛在威脅—陸域風機
其他潛在威脅—陸域風機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據估計,臺灣每年每架陸域風機可能造成超過300隻蝙蝠死亡。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附錄)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附錄)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過度利用—旅鴿
過度利用—旅鴿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第一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
第一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講稿合訂本
第三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尋回台灣的海洋生物:認識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大會手冊
第三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尋回台灣的海洋生物:認識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大會手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籌備委員:白培英、賈福相、陳義芝、孫寶年、方力行、陳章波、邵廣昭
畸形魚原因鑑定專案計畫 子計畫Ⅰ-- 物理組
畸形魚原因鑑定專案計畫 子計畫Ⅰ-- 物理組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執行單位: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資助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其他潛在威脅—棘冠海星
其他潛在威脅—棘冠海星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沒有天敵大法螺的控制,棘冠海星已將太平島90%的珊瑚噬虐殆盡。
汙染—垃圾流入大海
汙染—垃圾流入大海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全球每年有 480~1270 萬噸垃圾流入大海,經風化、分解後碎成微塑膠,透過食物鏈傳遞,最後可能就被人類吃下。 照片攝於東沙島。
氣候變遷—軸孔珊瑚白化
氣候變遷—軸孔珊瑚白化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綠島龜灣10米深的軸孔珊瑚在2020年8月嚴重白化。
布拉哥油災漁業調查小組調查報告
布拉哥油災漁業調查小組調查報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專刊 第五號
汙染—微塑膠
汙染—微塑膠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微」害滯留?越小的微塑膠越在海洋生物腸道停留越久,且可造成隔代死亡。微塑膠使潮間帶無脊椎動物幼生體死亡率增3倍。 照片中的螢光就是吃進去的微塑膠,藤壺攝食的微塑膠愈小,毒性愈高。
過度利用—鯊魚及珊瑚礁魚類鸚哥魚
過度利用—鯊魚及珊瑚礁魚類鸚哥魚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過度捕撈下,魚類的性狀可能會演化為早熟、體型變小。 圖為漁船捕獲的鯊魚及在魚市場拍賣的珊瑚礁魚類鸚哥魚。
外來入侵種—流浪犬
外來入侵種—流浪犬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2021年11月30日,中央研究院內一隻健康的成年白鼻心被外來種流浪犬攻擊致死。
外來入侵種—食蚊魚
外來入侵種—食蚊魚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外來種食蚊魚的入侵,是造成臺灣原生種中華青鱂野外族群在近年來幾近滅絕的主因。
外來入侵種—入侵紅火蟻
外來入侵種—入侵紅火蟻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入侵紅火蟻在臺灣不僅對健康與公共設施帶來嚴重影響,也對本土生物多樣性造成危害。
水溫變化對台灣沿岸魚類分佈之影響
水溫變化對台灣沿岸魚類分佈之影響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第三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尋回台灣的海洋生物:認識海洋生物的多樣性」邀請函
第三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尋回台灣的海洋生物:認識海洋生物的多樣性」邀請函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籌備委員:白培英、賈福相、孫寶年、陳義芝、方力行、陳章波、邵廣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