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2個藏品
海洋碳循環
海洋碳循環
Wikipedia
海洋食物網
海洋食物網
Wikipedia
顯示碳通過公海的流動。 Office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Office of Science
二氧化碳在海洋與大氣間的循環
二氧化碳在海洋與大氣間的循環
Wikipedia
CO2_pump_hg.png: Hannes Grobe 21:52, 12 August 2006 (UTC),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 Bremerhaven, Germany
塑膠瓶分解為微米塑料和奈米塑料
塑膠瓶分解為微米塑料和奈米塑料
Wikipedia
一種海洋污染的形式是塑料瓶在海洋中分解成較小的碎片,最終成為微米塑料和奈米塑料。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Wikipedia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2018年全球最接近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的國家
2018年全球最接近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的國家
Wikipedia
2018年全球最接近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的國家 (深藍色) 和仍面臨著最大挑戰的國家 (最淺藍色)。
藍碳循環
藍碳循環
Wikipedia
Missing link (全球碳收支平衡每年有5億噸的碳不知去向) 應該是被海岸藍碳系統所吸收。陸地上森林的碳匯功能只有紅樹林的1/4、鹽沼的1/3、海草床的1/2。而且因底土厭氧儲存有機碳更為有效,也不會發生野火反而排碳。
全球國際性海域分布圖,淺藍色為專屬經濟海域,深藍色為公海
全球國際性海域分布圖,淺藍色為專屬經濟海域,深藍色為公海
Wikipedia
專屬經濟海域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 是指國際海洋法中為解決國家或地區之間因海域爭端而提出的區域概念。EEZ是指領海以外並鄰接領海的一個區域,EEZ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應超過200海里 (370.4公里),除去離另一個國家更近的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