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1個藏品
水溫變化對台灣沿岸魚類分佈之影響
水溫變化對台灣沿岸魚類分佈之影響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汙染—微塑膠
汙染—微塑膠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微」害滯留?越小的微塑膠越在海洋生物腸道停留越久,且可造成隔代死亡。微塑膠使潮間帶無脊椎動物幼生體死亡率增3倍。 照片中的螢光就是吃進去的微塑膠,藤壺攝食的微塑膠愈小,毒性愈高。
過度利用—鯊魚及珊瑚礁魚類鸚哥魚
過度利用—鯊魚及珊瑚礁魚類鸚哥魚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過度捕撈下,魚類的性狀可能會演化為早熟、體型變小。 圖為漁船捕獲的鯊魚及在魚市場拍賣的珊瑚礁魚類鸚哥魚。
其他潛在威脅—棘冠海星
其他潛在威脅—棘冠海星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沒有天敵大法螺的控制,棘冠海星已將太平島90%的珊瑚噬虐殆盡。
畸形魚原因鑑定專案計畫 子計畫Ⅰ-- 物理組
畸形魚原因鑑定專案計畫 子計畫Ⅰ-- 物理組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執行單位: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資助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汙染—垃圾流入大海
汙染—垃圾流入大海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全球每年有 480~1270 萬噸垃圾流入大海,經風化、分解後碎成微塑膠,透過食物鏈傳遞,最後可能就被人類吃下。 照片攝於東沙島。
氣候變遷—軸孔珊瑚白化
氣候變遷—軸孔珊瑚白化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綠島龜灣10米深的軸孔珊瑚在2020年8月嚴重白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