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區中重要棲地覆蓋率之變化

保護區中重要棲地覆蓋率之變化

典藏者
臺灣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 (TaiBON)
劃設海洋保護區必須落實管理才能發揮成效,評估海洋保護區是否有效管理最根本的評估辦法,是在海洋保護區內定期、定點進行重要生物類群的監測 (如魚類、珊瑚、海草、浮游動物),調查物種群聚結構變化趨勢,以反映海洋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之變化。

● 發展背景
1. 劃設海洋保護區必須落實管理才能發揮成效,評估海洋保護區是否有效管理最根本的評估辦法,是在海洋保護區內定期、定點進行重要生物類群的監測 (如魚類、珊瑚、海草、浮游動物),調查物種群聚結構變化趨勢,以反映海洋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之變化。
2. 目前「海洋保護區」依據數個不同法源基礎,其法規制度、保護標的、設置目標及經費人力皆有差異,是否由各單位訂定長期監測方法管理之對應指標,以評估管理績效。

● 定義及計算方式
1. 挑選不同法令所劃設的保護區,設固定測站或測缐,監測其群聚指標 (種類組成、豐度及多樣性指數) 的變化。
2. 先以海管處東沙環礁珊瑚覆蓋率和墾丁潮間帶海草覆蓋率,做為指標資料。

● 資料更新內容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所提供之東沙環礁珊瑚覆蓋率,在潟湖內塊礁、南礁台外側、東沙島東等位置的珊瑚覆蓋率 (%),2018年分別為:30.6、80.6、68.1;2019年分別為:68、80.6、58.8。2019年墾丁海草年平均覆蓋率在南灣高位潮間帶(冬天背風面)為10.9 %,大光高位潮間帶(冬天迎風面)則為9.9%。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保護區中重要棲地覆蓋率之變化
其他名稱
其他名稱: 

海洋保護區中的生物多樣性群聚變化

典藏者
臺灣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 (TaiBON)
內容描述

劃設海洋保護區必須落實管理才能發揮成效,評估海洋保護區是否有效管理最根本的評估辦法,是在海洋保護區內定期、定點進行重要生物類群的監測 (如魚類、珊瑚、海草、浮游動物),調查物種群聚結構變化趨勢,以反映海洋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之變化。

● 發展背景
1. 劃設海洋保護區必須落實管理才能發揮成效,評估海洋保護區是否有效管理最根本的評估辦法,是在海洋保護區內定期、定點進行重要生物類群的監測 (如魚類、珊瑚、海草、浮游動物),調查物種群聚結構變化趨勢,以反映海洋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之變化。
2. 目前「海洋保護區」依據數個不同法源基礎,其法規制度、保護標的、設置目標及經費人力皆有差異,是否由各單位訂定長期監測方法管理之對應指標,以評估管理績效。

● 定義及計算方式
1. 挑選不同法令所劃設的保護區,設固定測站或測缐,監測其群聚指標 (種類組成、豐度及多樣性指數) 的變化。
2. 先以海管處東沙環礁珊瑚覆蓋率和墾丁潮間帶海草覆蓋率,做為指標資料。

● 資料更新內容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所提供之東沙環礁珊瑚覆蓋率,在潟湖內塊礁、南礁台外側、東沙島東等位置的珊瑚覆蓋率 (%),2018年分別為:30.6、80.6、68.1;2019年分別為:68、80.6、58.8。2019年墾丁海草年平均覆蓋率在南灣高位潮間帶(冬天背風面)為10.9 %,大光高位潮間帶(冬天迎風面)則為9.9%。

物件類別
圖表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2001~2019
貢獻者
提供者: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提供者: 
林幸助
識別碼
BRCM 9609
檔案列表